- 熱門文章
- 隨機文章
什么叫賓語前置
在古代漢語中,一些賓語經常放在動詞(或介詞)前面,這種現(xiàn)象語法上稱之為“賓語前置”.賓語前置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:
一、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,賓語一般要前置.但要具備兩個條件: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;二是句子必須是否定句,由“不、毋、莫”等否定詞表示.例如:①秦人不暇自哀.(《過秦論》)“自哀”應理解為“哀自(哀嘆自己)”.②聞道百,以為莫己若.(《秋水》)“莫己若”應理解為“莫若己”.
二、疑問句中如果賓語是疑問代詞,賓語一般要前置.例如:①大王來何操?(《鴻門宴》)“何操”應理解為“操何(拿什么)”.②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?(《觸龍說趙太后》)“何以”應理解為“以何”.
三、用“之”、“是”作標志的賓語前置.例如:①夫晉,何罪之有?(《燭之武退秦師》) “何罪之有”應理解為“有何罪”.②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(《師說》)全句應理解為“不解句讀,不解惑” .
四、陳述句中為了強調賓語,通常介詞(以、與等)賓語前置.例如:①楚戰(zhàn)士無不一以當十(《勾踐滅吳》)“一以當十”應理解為“以一當十”.②臆!微斯人,吾誰與歸?(《岳陽樓記》)“誰與歸”應理解為“與誰歸”.
五、陳述句中中方位詞、時間詞作賓語時,賓語有時也需要前置.例如:①亞父南向坐.(《鴻門宴》“南向”應理解為“面向南”.②東面而視,不見水端.(《秋水》)“東面而視”應理解為“視東面”.
六、“相” 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,放在動詞的前面.例如:①雜然相許.(《愚公移山》)“相”代“他”(愚公),作“許”的賓語.②好自相扶將.(《孔雀東南飛》) “相”代“婆婆”,作“扶將”的賓語.
七、“見” 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,放在動詞的前面.例如:①府吏見丁寧.(《孔雀東南飛》)“見”代“劉蘭芝”作“丁寧” 的賓語.②慈父見背.(《陳情表》)“見”代“李密”作“背”的賓語.
八、“自”字解釋為“自己”時,通常要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.例如:①舉賢以佐.②何故懷瑾握瑜,而自令見放為.
九、古典詩詞中,有時為了平仄或壓韻的需要,往往把賓語提到謂語動詞的前面.例如:①英雄無覓孫仲謀處.(《永遇樂》)“英雄無覓”應理解為“無覓英雄”.②中原北望氣如山.(《書憤》)“中原北望”應理解為“北望中原”.
倒裝句(賓語前置;狀語后置;定語后置;主語后置)
(一)、賓語前置1、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
這類賓語前置,要具備兩個條件: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;二是必須是否定句,由“不”、“未”、“毋”、“莫”等否定詞表示.在這種情況下,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.例如:
《碩鼠》:“三歲貫汝,莫我肯顧.”“莫我肯顧”應理解成“莫肯顧我”.
忌不自信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〈戰(zhàn)國策〉
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.《寡人之于國也》〈孟子〉
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(否)焉.(之,賓語提前的標志) 《師說》
古之人不余欺也!《石鐘山記》蘇軾
不吾知其亦已兮,茍(只要)余情其信芳(美好).《離騷》屈原
東望愁泣,若不自勝.《柳毅傳》李朝威
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,所(代詞,“之人”)不忍視.《柳毅傳》李朝威
是以后世無傳焉,臣未之聞也.《齊桓晉文之事》〈孟子〉
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.《齊桓晉文之事》〈孟子〉
而良人未之知也.《齊人有一妻一妾》〈孟子〉
2、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
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“誰”、“何”、“奚”、“安”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.例如:《鴻門宴》:“良問曰:‘大王來何操?’”“何操”應理解為“操何”
吾孰與徐公美?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〈戰(zhàn)國策〉
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《寡人之于國也》〈孟子〉
彼且奚適也?《逍遙游》〈莊子〉
希望對你有幫助哦。
其他文章
- 張國榮感情語錄
- 烏當中學怎么樣
- 黃家駒的AMANI是什么意思
- yu是聲母韻母還是整體認讀
- 什么是農業(yè)示范園
- 嘉睿的意思 佳睿的意思 晟睿的意思
- 雄姿英發(fā)是什么意思
- 怎么仿寫詩歌
- 短時評怎么寫
- 廁所里的搞笑詩
- 陌上初熏 是什么意思
- 什么叫戲歌
- 成語成語什么化雨
- 青島大學膠州校區(qū)介紹
- or的中文是什么意思
- 關于童年的詩
- Hanson或Hansen做英文名怎樣
- 引吭高歌讀音
- 餃子的來歷和由來
- 相的組詞有哪些詞語
- 烏衣巷的解釋
- 用 勤 組成的詞語有哪些
- 阜陽市城郊中學怎么樣
- 去海邊穿什么鞋兒童
- 十九繁體
- 硫酸霧化學式
- 你們知道味字可以組什么詞嗎
- 美人魚怎么畫
- 艾子教孫 文言文翻譯
- 黑龍江財經大學怎么樣